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一章 金陵城 桃叶渡(2 / 2)

养在花池里。」

清溪是秦淮河的支流,秦淮河流湍急,有所谓「无需用楫,未知横波急」,清溪则是缓慢安寧,水面平静无波。

冰月向前远眺,在月色的映照下,不远处停泊着一叶小舟,一名男子孤身立在船头,低头若有所思。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该名男子手持摺扇,口里喃喃唸道。

四下无人,冰月有些不安,正想命人掉转船头,摇曳的火光一照,那名男子被画舫上的角灯吸引,回过头来瞧见了冰月。

男子深深一揖。

「在下何其有幸,当此月夜,遇上瑶池仙子。」

「公子夜安。」冰月頷首回礼。

再抬起头时,发现男子紧盯着她瞧,为了掩饰内心不安,她开口道出父亲的官衔,「我姓曲,家父是江寧织造局郎中曲名海。」

「原来是曲小姐,多有唐突,在下朱仲鋆。」

冰月驀地一怔,朱仲鋆这名字好熟悉,像是在哪儿听过,一时想不起来。不过这名男子沉稳有礼,衣饰华贵却不浮夸,一定是出身官宦之家。

「曲小姐好雅兴,旷夜游河乘凉。」朱仲鋆说。

「不,我是……」冰月欲言又止,心知自己不该和陌生男子攀谈,却又忍不住好奇,像他这样的贵公子怎会孤身一人乘船。

朱仲鋆彷彿看出了她的心思,开口回道:「在下屏退侍从,是想独自看看东关头水道。」

「这东关头有甚么特别的吗?」冰月向着水门多瞧了几眼。

「当年太祖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称建文帝,」他说着说着,又望向前方,「但燕王朱棣覬覦大位,兴兵造反,他援引《皇明祖训》,自称为国『靖难』,以清君侧为旗号,长驱南下,最后攻入应天府,逼进南京皇宫。建文帝见事不可为,遂于宫中举火,与和简太子两人在数名忠心臣子的护卫下,由宫中地道逃生,密道的出口就是这座东关头水门。」

「哦?」冰月数着八个半月型水门,过去她路过此处不下千回,从不知道这段过往,她望着眼前的这名男子,好奇心压过了陌生的距离感,「那建文帝离开应天之后,又在何处落脚?」

「他做了和尚,前往南方。」朱仲鋆缓缓道来,「相传建文帝在皇宫陷落之际,原本打算自刎殉国,少监王鉞叩首进言,当年太祖缠绵病榻之时,曾留有一方宝匣,并交代近侍:『临大难,当发。』建文帝打开宝匣,发现内有剃刀、袈裟、渡牒、白银数十锭,以及宫中密道的地图。大臣程济遂为建文帝剃度,建文帝穿上袈裟,带着和简太子由密道出逃,接着搭船逃往南方。」

原来如此。冰月点点头。

金陵耆老总是避谈建文遗事。

靖难之后,燕王朱棣登基,年号永乐。

接着来自北方的永乐朝新势力与建文朝的旧势力展开一场惨绝人寰的政治斗争,整座金陵城血流成河,呼冤声震天作响。

「后来呢?」冰月问着。

她这时才发现眼前的朱仲鋆面如冠玉,容貌甚是俊秀,只是眼尾有颗硃砂痣,添增几分阴柔之气。

「建文帝与和简太子一路南逃,最后在云南落脚,多年过后,建文帝决心要葬在太祖身边,因而回归京城,和简太子则不然……」

昀筑突然从船舱冒了出来,屈膝行礼,「公子万福,天色已晚,小姐若再不回府,定会遭到长辈责罚。」

「说的是,在下疏忽了,」朱仲鋆又作了一揖,「还望小姐海涵。」

冰月正欲答礼,远处突然有人大喊,「韩王爷在前面!」

朱仲鋆面露无奈之色,朝着声音来处瞧去,数艘舟船往他的方向驶来,船上眾人高举着灯火,似在寻人。

朱仲鋆叹了口气,转向冰月说道:「我的家僕来了,为避免他们唐突佳人,请容在下先行离去。」

冰月略为頷首,目送朱仲鋆执起长篙,稳稳地朝着前方来船划去,行出数尺,朱仲鋆忽地回头,朝着冰月喊道:「盼望有朝一日能再与小姐相见。」

冰月行了一礼,不置可否。

原来他是韩王。

她曾约略从父兄对话中听过,韩王数月前与魏国公之女成婚,只是不知这位韩王为何不就藩地,而是长居金陵。

昀筑在冰月身畔轻声说道:「小姐,我觉得这位韩王爷行止怪异。」

「当然,爹爹说朱家的人都不是甚么好东西。」冰月也有股奇异的违和感,此时还说不上为什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