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给魔法使的一封信(1 / 5)

今天与店铺分店的实习生小竹吃饭,她跟实习生祈空提到一些问题。

首先,不晓得这篇文章的人是否有丢过书评?如果丢过的话,是单一丢书评给某一个人还是一看到书评就填单呢?

如果是单一丢给某个人的话,是不是因为认为「这个人」能够给你有建设x的建议才丢呢?

那麽,如果是丢给很多人呢?是想要从各方面摄取,听多个人的意见?还是单纯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需要大家来帮忙找寻缺失呢?

想听大家的意见吗?嗯……为什麽有种发问卷市场调查的感觉,这就像是发行新商品时会丢一堆问卷询问顾客这商品的好坏,需不需要进行改良、哪方面功能需要加强。

可能有人认为说,就是要多方面的参考,集思广益才能知道自己有哪些缺点。

但是,这样做真的好吗?

从两方面来看,我们先提提写作的人本身,丢了单给书评工作坊,而且是丢了很多间的那种。

蛮想知道,在其他人给的意见都不同的状况下,各位是怎麽做取舍的?是看大家都共同指出来的问题?还是只要有一方认为哪部分有问题,就认为它也是一个问题呢?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实习生发现很多人会在这个阶段迷失自己,一方面在听取大家的意见进行更改,一方面又针对不同人的想法去做变更,如此下来,作品不但迎合了大众,原本既定的内容也改来改去,最终一蹋糊涂成了大众文。

至於一开始就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的人呢?那麽实习生想告诉各位,至少再努力些,做到自己看了自己的作品後不会觉得难以下咽的程度再来找人帮忙。

毕竟,帮忙评论文章花的是评文者的时间,如果今天作者本身就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堪入目,那麽为什麽又要别人花相对的时间来看呢?

这可是基本的尊重哦。

想表达的其实很简单。

首先,在被评文之前请各位了解一件事情,评文不是要作者改变故事的内容,而是要找出文章中的缺点。这就像是小竹今天跟祈空以盖房子来举例,大家都知道一间房子如果地基不打稳,那麽就无法往上盖了吧?即使勉强往上盖,也很容易塌下来。

写作也是这麽回事,事前必须打好一定的基础,而基础是什麽?或许会有人说,一定跟实习生一样会毫不犹豫按了右上角的叉叉。

再来,不是要改变文章的剧情,也切记不是要作者重写,请注意。

要形容的话剧情就像是往上盖的建筑,既然地基打好了,理所当然是往上盖,可是有时候却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才盖到一半就整个拆掉重盖了?

不对吧!难道今天101都盖到50楼了才跟实习生说要拆掉重来……简直哭si……

一本书砍掉重练相当於一栋大楼盖到一半重来,而这……不是成了变相弃坑,重开一篇了吗?

原本的主线剧情都还没走完就重新来过……如果实习生我是作品本身的话我大概会很伤心,这感觉就像是还没活到老就在年少轻狂的十七八岁被碾si一样。

我们可是的作者,相当於父母亲的角se,而笔下的那些文字都是孩子啊!

书评是为了找出文章的缺点,也就是提供意见好让作者们能够针对不足的部分进行补强,而不是要bsi大家让各位想要砍文删文的……

它就像是建筑盖好以後里面的装潢摆设,我们是要利用它来点缀我们不够完善的作品,而不是在大楼盖好前就急着装潢它,最後大楼却也没盖成这样。

而找出缺点是什麽?举例来说有点像是设定上的bug或者内文不顺畅的地方,这部分的缺点说实话只要稍微进行修正就可以了。

不必到整个重写,真的。

就算想要重写,也拜托不要!

请把作品当成孩子,生出来可不能塞回去,不能塞回去那怎麽办?可以改变x格啊!只要在原文强调做些变化,或者後续多放些巧思、创新,也是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的。

如果各位今天要找书评,而那个人的书评对你而言小小的心脏可能不堪负荷,会造就想要毁掉整个作品的冲动,那实习生劝大家那间书评坊还是不要去好了……

每一个工作坊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写作文给不同老师评论他们给的意见也会不一样,这个老师b较偏向正方的,所以他对你所持正方的论点很认同,但也有可能找到持反方立场的老师,如此一来,作品必然会被批评得很糟糕吧?

所以,在这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的工作坊也很重要。

其实作者如果有那种「就是想要找这个人」帮忙评论的心里的话,想必帮忙评论的人也会很开心。

而在这里,实习生也为了避免大家投太多单到书评最後乱了自己的步伐,因此要增设一项规定:

该作品只要在其他书评中出现两次以上恕不接单。

一如往常的悠闲日子——

「等、等等啊!单引号帅哥!」说错了,是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